2025年11月4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绵阳校区学术报告厅内书香氤氲、茶香萦绕,“天府论坛” 系列学术活动之《茶与传统江南社会:风雅篇》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市浦江学者、晨光学者、曙光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明清徽州茶业研究权威专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得主邹怡教授担任主讲,带领现场师生跨越 1368 至 1949 年的历史长河,探寻传统江南社会中茶与农村变迁、城市工商发展的深层关联。

讲座现场
讲座开篇,邹怡教授以明代初代宁王朱权的人生轨迹为引,详细阐述了其在靖难之役后避权从文,通过著述《茶谱》确立江南茶道核心内涵的历程。该书明确茶会 “拒白丁、迎鸿儒” 的文化属性,将饮茶从日常习俗升华为精神修行的重要载体。同时,他还提到禅宗“顿悟” 思想催生的 “农禅”文化,僧人依托山林环境潜心种茶制茶,成功创制出天池茶、松萝茶等传世名茶,为江南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解读文人与茶的关联时,邹怡教授通过明代文人鉴藏书画的趣闻轶事,生动展现了文人阶层对 “文化纯粹性”的坚守与追求。以无锡吴伦家族为例,他深入剖析了明代文人“表面出世、实则兼顾现实利益” 的复杂状态 —— 吴伦对外以 “不仕文人” 自居,暗中涉足商业经营,同时着力培养儿子入仕,这一现象深刻折射出当时社会 “重科举” 的主流价值观。讲座中,邹怡总结道:“茶既是筛选志同道合者的精神纽带,也是结交不同背景人士的社交桥梁。茶中有雅韵,雅韵背后亦含烟火气,它作为独特的社会媒介,构建起多元的传统社会交往空间。”

邹怡讲解中
互动环节中,邹怡针对现场学子提出的 “茶在明代经济中的占比”“茶在明代不同阶层女性生活中的角色差异” 等问题进行了详实解答。他表示,虽无法精准量化茶在明代经济中的具体比重,但茶通过茶马贸易有力支撑了明代国防建设,稳定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自由茶流通环境,更催生了丰富的茶类创新。关于女性与茶的关联,受限于史料记载,仅能间接推断:贵族女性以茶为社交媒介拓展人际网络,平民女性将茶视为日常实用饮品,经商女性则借茶相关经营活动维持生计。同时,他还指出,明代男性文人常通过记录女性与茶的场景,投射自身 “怀才不遇” 的人生困境。

提问环节
此次讲座不仅为天府学子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沟通桥梁,更在大家心中播下 “以传承守根基、以创新担使命” 的理念种子,为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方向指引与动力支撑。未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将持续聚焦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领域,常态化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助力学子在文化自信与实践创新的赛道上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
团委宣传部:雷欣悦
摄影:刘欣宇、苏婧钿
初审:詹丽梅
复审:卢伐
终审:颜芳
2025年11月7日

校历
融合门户
天府云平台
切换到旧版
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