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作为镌刻于中华文脉中的传统节令,不仅是秋高气爽时登高赏菊的民俗符号,更是古人“敬天顺时、尊老怀亲”生命哲学与人文精神的凝练载体。其登高避邪、佩萸寄思、食糕延寿的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对长者的尊崇,以及对美好愿景的向往。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引导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节日深层意蕴,搭建传统礼俗与当代青年情感的共鸣桥梁,德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于10月21日至23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登高敬老,情暖重阳”主题文化活动,以创新形式激活传统,以文化浸润涵养初心。

活动现场
“筑塔寄愿”祈福塔搭建活动,打破了传统祈福仪式的时空局限,将古人“登高筑台以祈平安”的意象,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手工创作。现场提供的积木与制作指南,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学子们亲手拼接的不仅是错落的塔身,更是将对长辈的祝福、对生活的期许,具象化为一座座“理想祈愿塔”,并以个性化命名赋予其独特意义。这一过程,既是对重阳“祈福消灾”民俗的创造性转化,也让当代青年在动手实践中,重拾古人“以形载意”的表达智慧,让抽象的情感与传统的礼俗,在指尖的搭建中自然交融。

优秀作品展示
第二项活动“五谷绘秋·韵染重阳”,以“五谷”这一源自大地的馈赠为创作媒介,让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本真。学子们巧用小麦的金黄、豆类的深褐,在画板上拼贴出重阳登高、菊花绽放、寿桃献瑞等意象,每一粒谷物都是自然的印记,每一幅作品都是情感的投射。五谷不仅是滋养生命的食粮,更成为传递“尊老、敬老、爱老”美德的载体——当学子们专注于谷物的排布与构图时,传统孝道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化为指尖的温度、画面的温情,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华传统伦理的沉浸式传承。

优秀作品展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自古便是重阳的文化图腾,承载着高洁不屈、延年益寿的象征意义。“识菊赏韵·共话重阳”活动以实物展示+文化讲解的形式,带领学子从品种辨识到形态特征,从历代文人笔下的咏菊诗赋到重阳节“簪菊、饮菊酒”的习俗渊源,让学子们不仅读懂菊花的自然之美,更领悟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它是陶渊明笔下的隐逸风骨,是古人对生命长久的期盼,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表达。在识菊、赏菊、品菊的过程中,学子们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隔空对话,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以物喻情、以景载道”的独特魅力。
秋阳正好,敬老情长。本次重阳节主题活动,并非对传统的简单复刻,而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它让古老的节俗从典籍中走出,成为学子们可参与、可感知、可表达的生活体验,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态,更在学子心中播下了传承文化、尊崇美德的种子。未来,德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纽带,深耕文化育人内涵,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营造“崇德尚礼、敬老传情”的校园风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引领学子成长的精神养分,实现文化传承与素质提升的双向奔赴。
德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阳馨芸
摄影:曾 心
初审:张韵秋
复审:周 倩
终审:夏 丹
2025年10月22日

校历
融合门户
天府云平台
切换到旧版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