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思路探索

邹琴
2021-01-07

《小说月刊》2019年16期,ISSN:1002-3399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现状入手,探索合理科学地运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

新媒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其个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等受到新媒体的较大影响,新媒体给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1]。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新媒体背景下分析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实效路径。

1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心理育人的工作现状

1.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新机遇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思想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施者。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落实和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年龄优势。高校辅导员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与大学生年龄差较小。从这种层面来看,辅导员贴近大学生心理,具有思维敏捷、活跃,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把握新媒体的特点,便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活动进行管理。

其次,新媒体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交流互动平台,为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渠道。辅导员通过新媒体与学生接触,贴近学生,更能够近距离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心理动态。

最后, 新媒体为辅导员心理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通过新媒体可以获取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利用新媒体对各种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形成巨大的信息库,为心理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

1.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新挑战

首先,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朝气、个性独立,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过度依赖和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情况下,不利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给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挑战。

其次,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不仅要承担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还要参与如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课程教学、学生活动指导以及其他的事务性工作等。繁杂的工作内容让心理育人工作的展开力不从心。

第三,一些辅导员新媒体技能和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知识的缺乏。导致无法将心理育人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无法利用优质的新媒体资源,创建优质的心理育人氛围,导致心理育人工作推进存在困难。

2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思路

2.1 利用新媒体优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校中部分辅导员非心理专业,缺乏相应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巧掌握较少,成为了制约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为辅导员老师拓宽个人学习渠道、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了途径。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电子书籍、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等加强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需要更新工作观念和意识,学习利用新媒体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新载体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整合新媒体资源,有意识的培养新媒体应用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云班会、辅导员网络沟通谈话等。

2.2 增强媒体素养,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新媒体应用,开辟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新渠道。辅导员可有效利用已开设的QQ、微信,班级QQ群、群空间等,开启学生交流的公共平台,做好心理育人宣教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可加强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谈心谈话中,将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落到实处,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样,结合目前的疫情情况,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情绪情感宣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等。

激发大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优势,充分发挥班级学生朋辈辅导的心理效能[3]。助力学生成长,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可借鉴心理咨询中“助人自助”的理念,利用朋辈教育的优势和影响力,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育人模式由传统的“说教”“灌输”转变为以“朋辈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主体性的心理育人模式。

提升心理信息洞察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不愿表达, 不愿主动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辅导员分享。而在网络平台中,通常学生更容易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签名、贴吧、论坛等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宣泄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等。这种情况下,需要辅导员老师具备一定的敏感性,能够有效的不足道学生的心里懂太,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干预。发现学生的负面情况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如果问题严重,因及时报告学校或转介专业精神卫生机构。

2.3 利用辅导员角色,整合心理育人合力。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处在心理育人工作一线,具有整合学校、家长、班级心理育人工作形成合力的优势。辅导员长时间与学生相处,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通过谈心谈话能够他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能够配合学校其他部门、联系家长、动员班级等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提升心理育人效果。

3 总结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其及时性、交互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点,非常贴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最活跃的使用群体,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等都会受到新媒体信息和舆论的影响。这对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思路。辅导员需要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挖掘网络心理育人的空间,同时也要重视心理育人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管齐下,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做好学生银库人。

参考文献

[1]陈志娜.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张程,王加胜.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 科教文汇旬刊, 2016(11):137-138.

[3]邓选梅.高等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校园心理, 2013, (2) :117-119.